1.、棉花收购加工厂老板
2011年冬天,我的一个客户,跑路了。这位老板从走街串巷收棉花的棉花贩子做起,一步步积累,开了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。2009年,老板看到附近有些无纺布企业效益好,就投了大约500万,建了个无纺布加工厂。
当时我去考察,看到的是最新款的设备,可是投产之后,形势急转直下。2008年国家支持上基建项目,无纺布作为防水材料,需求很旺盛,但到了2011年需求量骤降。而且,好客户都在老厂商手里,新人进来,只能去做不好收款的客户。
老板跑路的时候,欠银行600多万,欠民间高利贷600多万元。银行的600多万元是多年来一直续贷的,在经营旺季的时候放下来,在淡季的时候就还上一部分。民间的600多万,据说刚开始只有300多万,后来利息越借越高,从2分到5分,再加上利滚利,成了600多万。
春节前后,公安局利用经侦手段把他抓回来了,拘留了几天,就放出来了。我请他到银行里来,问他还有没有还款能力。他从衣服里掏出一大堆白条,说这是客户欠他的货款,去要了好多次了都没收回来。后来,担保人为他代偿了这笔贷款,总算有惊无险。
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微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。
2.、投资ktv的食品批发商
2012年4月,我们给这位食品批发商发放了贷款;9月,他想增加一些额度。我问为什么,他说要合伙开一家ktv。我问要多少钱,他说800万。我说“你们这是在找死”,他们没有一丝不安,向我说ktv是多么赚钱,管理不用担心,专业的ktv管理公司保证每天营业额5万元,2年收回全部投资;资金也不是问题,有人说要投200万入股,但是他们不要。
我说,第一,职业经理人靠不住,小微企业要靠自己管理;第二,如果有人入股,双手欢迎,减轻资金压力,降低风险。可是他们己经深深地沉醉在对ktv赚钱的憧憬之中了,一句也听不进去我的话。
2013年1月份,春节前夕,他们的ktv经过紧张施工,终于试营业了。总投资达1000万,超出了预算;但每天的营业额也就两三万,与经营公司承诺的五万相差甚远。一个月五六十万的营业额,除去各项开支,利润大概有二三十万。他们很满足,相对于原来的食品批发行业,利润非常可观了。
2013年4月,他的贷款到期,还款后,又给他贷了款。当时也心存侥幸,也许他真能走出多元化投资的宿命,一举转型成功。但是,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。
2013年8月8号,他的合伙人选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,跑路了。这位合伙人通过民间借贷融了500万,而这500万里,这位老板就担保了200多万,债务人跑了,债权人让他还。
8月12日,我找到他,告诉他,当前处置的办法只有一个,抓紧把ktv卖了,还上债,你还继续卖你的矿泉水方便面。他说考虑考虑。
当时有人出价400万接手,可是半年前投的是整整1000万啊,他舍不得。之后,银行不再续贷,债主们轮番催收,他一跑了之。好在他的几个联保体成员还正常运转着,己经达成了还款协议。
3、买地的物流公司老板
这是2013年的一笔业务,没等批下来,申请人就跑路了。
这是一家物流公司,名下有二十多台危险品运输车,没有贷款。我去考察,财务柜台的收付款还挺忙,一大排大货车整整齐齐地停在车场上。除了这块租来的停车场,老板在工业园区又买了60亩新厂区。
我不明白,一家物流公司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地,而且要建厂。有的物流公司,只有一间办公室,只管着车辆档案,连停车场也不提供。老板含含糊糊地介绍了自己的项目规划:先建设1万吨的存储项目,再建个10万吨的溶剂油生产装置。
看得出,他对物流还算在行,但明显不太了解仓储和生产。我问他:“新厂区投了多少钱?”老板说:“买地花了600多万,填土100多万,搞建设花了小200万,加起来快1000万了。”我问他:“资金来源有哪些?自有资金占多少?”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,顾左右而言他。
不过瑕不掩瑜,他的材料报上去,审批人员一看还算不错:贷款不多,资产实力还可以,就是担保人稍差一些。为担保人的事,来回折腾了好几遍,一拖就是一个多月。就在审批过程中,他跑路了。
之后听到消息,他总共欠款2000多万,全是民间借贷。又听说,他借贷主要是用于买地,两年前园区刚开始建设,土地价格很便宜,大约就是10万一亩。他的物流项目属于政策比较支持的项目,拿地手续办理很快。
他当时手里也没有多少钱,七借八借,利滚利,最后居然成了2000多万。后来,法院把那60亩地拍卖了,成交价2000多万,几乎能把他的窟窿堵上,但是他还是没有回来。
这家企业犯两个致命的错误:一是为了买地而买地,搞不清资产的用途。第二,以短期借款投固定资产,“短贷长用”,而且用的是高息的民间资金。
4、大打广告的水泥厂老板
按照一般的逻辑,企业如果还不上贷款,就可以宣布倒闭了,不一定要跑路。这家企业知名度很大,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牌有好多块,估计每年仅这一项广告费也上百万元。
企业原是一家小水泥厂,由于在市区附近,不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,政府就责令搬迁。于是易地重建,新厂区很气派,500亩地,有三个大项目:水泥项目、超微矿粉项目、预应力管桩项目。
我(“我”是《我是银行客户经理》作者王团结,正和岛注)接触到这家企业,是因为年底银行与企业的银企对接会选在这家公司开。老板讲话不如其他几位慷慨激昂,只说自己的产品是一种新型建材,不同于传统水泥,但是听起来还是水泥。会开完了,不久就过春节,春节之后不久,就听说企业被债主们堵门,随后宣布倒闭。
这家企业倒闭有诸多原因。首先是赶上政策不支持:一是政府的拆迁补偿款,总数有几千万,但是政府只到位了一部分;二是他想着土地证办下来,以土地证抵押,银行贷款很容易获批,但在房地产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,水泥产业属于不支持行业,多家银行都未批准贷款。
其次,这里不是水泥厂聚集的地区,也不是原材料产地,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。
第三,管理杂乱无章。水泥厂倒闭后,有债权人去收应收款,但到水泥厂一问,说是业务员已经把钱拿走了,债权人回到自己企业一问,并没有收到这笔钱。管理松散,指头缝里就漏掉不少。
虽然资金紧青海网站建设问答 张,企业还是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。首先,圈地500亩,根本用不完。第二,企业内部设加油站,企业的车辆并不多,纯属浪费。第三,客户都是靠销售员维护的,却在户外乱投广告。
5、三次代偿担保债款的好老板
想起来这个案例,总是百感交集。人是好人,企业是好企业,可是时运不济,世事弄人。
故事1中的棉花收购加工厂老板跑路后,本故事的主人公是受伤最重的当事人。他为棉花厂老板担保最多,代偿了近400万。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要倒下了,但还是坚强地生存了下来。代偿后,银行又相应的增加了一部分额度,就这样挺过来了。
2013年续授信的时候,他担保的另外一家企业又倒闭,替人代偿了100万。谈到两年内两次代偿,他妻子眼含泪花:“这些年省吃俭用,别说到城里买房子、换好车,就是贵一点的衣服也不舍得买,谁知道最后替别人还了账!”
谁知厄运远远没有结束,2014年,他担保的一户又出了问题,这次似乎躲不过这一劫。这一笔担保不但替人代偿了100多万,而且造成了两个最不利的后果:一是大家都认为他撑不住了,没有人给他担保;二是当地一家银行的贷款到期后没有续贷,这样就形成了资金链断裂,在我们行的贷款出现逾期。
平常人很难理解这个老板的是:老板明知对外担保有风险,为何还要担保?当事人都是有苦难言。这位老板也是做棉花加工行业的,在棉花收购期需要大量资金,而这些企业一般都位于乡镇上,既没有房产证,也没有土地证,想贷款就必须互相担保。
而且,同行业担保更加加剧了风险:行情不好是大家都面对的问题,有的企业感觉到没有前景就摞挑子不干了,像这位老板这样坚强的企业家不仅要勉力维持经营,还要为别人代偿。这是联保制度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。